居家復健運動
居家復健運動
各部位運動:
(行走期病友姿勢均可;輪椅期病友建議在坐姿及平躺下從事運動;臥床期病友建議平躺時運動)
1.臉部運動
a.眼球運動:因有些病友有複視現象,做眼球運動可以有點幫助。眼睛往上、往下、往內、往外轉動;順時針與逆時針繞圈。
b.咀嚼肌群:模擬咬東西的動作;上下唇錯開---上唇向右,下唇向左;反之亦然。兩頰內縮做嘟嘴狀。
c.發聲器官
(1)唇
上下閉合發出波波音;像金魚開合。噘起嘴唇做吹口哨狀,說嗚(圖一);拉開嘴唇,說一(圖二);交替說一嗚一嗚一嗚。露出上下牙後放鬆(圖三);兩頰內縮,噘嘴作響(圖四);上下唇內縮後,用力發”吧”的聲音(圖五);上下唇含住管狀物,旁人將之用力外拉,不使之掉落;吸半吸管的水,以舌、唇抵住,不使之掉落。(圖六)
唇:上下閉合發出波波音;像金魚開合。噘起嘴唇做吹口哨狀,說嗚(圖一)
拉開嘴唇,說一(圖二)
交替說一嗚一嗚一嗚。露出上下牙後放鬆(圖三)
兩頰內縮,噘嘴作響(圖四)
上下唇內縮後,用力發”吧”的聲音(圖五)
上下唇含住管狀物,旁人將之用力外拉,不使之掉落;吸半吸管的水,以舌、唇抵住,不使之掉落。(圖六)
(2)舌
舌頭伸進伸出。在嘴唇內往上、下、左(圖一)、右(圖二)動推抵兩頰內側以及順時針逆時針轉;吐出再往上翹之後收回(圖三);舌頭伸出嘴向左右嘴角移動(圖三)、(圖四);用舌尖舔上下唇(圖五);舌頭伸出嘴唇外順時針與逆時針轉(圖六);在唇與牙齒間以及牙齒後順時針與逆時針轉作清潔牙齒狀(圖七)。舌頭用力舔餅乾;舌頭在牙齒內外側轉動捲舌做馬蹄聲;舌頭捲起由齒槽後掃至軟顎再掃回來。
2-1牙齒:上下扣擊;做咬牙切齒狀。
2-2顎:舌頭頂住上顎。練習發聲:ㄚ ㄧ ㄨ ㄝ ㄛ。上下牙相碰發出聲音;作咬牙切齒狀;作大力咀嚼狀。
d.下巴:向前、向後繞圈;內縮。
吐出再往上翹之後收回(圖三)
舌頭伸出嘴向左右嘴角移動(圖三)、(圖四)
用舌尖舔上下唇(圖五)
舌頭伸出嘴唇外順時針與逆時針轉(圖六)
在唇與牙齒間以及牙齒後順時針與逆時針轉作清潔牙齒狀(圖七)。舌頭用力舔餅乾;舌頭在牙齒內外側轉動捲舌做馬蹄聲;舌頭捲起由齒槽後掃至軟顎再掃回來。
2.頸部運動
前彎後仰(圖一)
側彎(圖二)(圖三)
旋轉(圖四)(圖五)
前彎後仰(圖一)
3.肩膀
向前舉(圖一)
向左右側舉(圖二)
內旋外旋
向前舉(圖一)
向左右側舉(圖二)
4.手肘
伸直(圖一)/彎曲(圖二)
內旋外旋(圖三)(圖四)
伸直(圖一)
彎曲(圖二)
5.手腕
背曲/內曲
橈側/尺側彎曲(圖一)(圖二)(圖三)
順時針/逆時針繞圈(圖四)
順時針/逆時針繞圈(圖四)
6.掌指
張開(圖一)/併攏(圖二)
握拳(圖三/放開(圖四)
手指呈波浪狀
兩手交疊手指繞圈圈
張開(圖一)
併攏(圖二)
握拳(圖三)
放開(圖四)
7.髖關節
內收(圖一)/外展(圖二)
伸直(圖三)/彎曲(圖四)
內旋(圖五)/外旋(圖六)
內收(圖一)
外展(圖二)
伸直(圖三)
彎曲(圖四)
圖五
內旋(圖五)
圖六
外旋(圖六)
8.膝關節
伸直(圖一)/彎曲(圖二)
伸直(圖一)
彎曲(圖二)
10.腳趾
伸直/彎曲
張開/閉合
呼吸運動
(建議病友多做有益生活品質---行走期病友姿勢均可;輪椅期病友建議在坐姿及平躺下從事運動;臥床期病友建議平躺時運動)
1.深呼吸運動(腹式呼吸):
a.姿勢:坐姿、站姿或平躺均可(病友視自己情形調整)。
b.程序:一手置於胸部,一手置於腹部。先用力呼氣,將胸與腹部中之空氣排出;接著吸氣。胸廓與腹部均勻起伏。但大多人吸氣時,氣較難下到腹部;故吸氣時,將氣引到腹部肚臍上下的位置。在吸氣過程中,脖子與胸部的肌肉要放鬆;這樣,氣才能順利到達腹部。
c.頻率:一個小時最少做6下。若是能力許可,建議每個小時至少作6下。
d.吐氣時可以使用圓唇吐氣法,將氣吐乾淨。
e.吸氣:吐氣之時間比約為1:2;若可延長為1:3尤佳。
f.進階練習:可於平躺姿勢下,加重物於腹部增加肌力。
2.側胸式呼吸:
a.姿勢:坐姿、站姿或平躺均可(病友視自己情形調整)。
b.程序:雙手置於胸部兩側肋骨下緣。先用力呼氣,將空氣排出;接著吸氣。感覺氣往兩側跑,撐開兩側的手。在吸氣過程中,脖子的肌肉要放鬆。
c.頻率:一個小時最少做6下。若是能力許可,建議每個小時至少作6下。
d.吐氣時可以使用圓唇吐氣法,將氣吐乾淨。
e.吸氣:吐氣之時間比約為1:2;若可延長為1:3尤佳。
3.哈氣練習:
a.姿勢:坐姿、站姿或平躺均可(病友視自己情形調整)。
b.程序:先深呼吸數次後,用肚子的力氣將氣吐出;並發出哈哈哈的氣聲。
一般人標準為連續50次不停歇為佳;病友可以先依自己能力調整次數,目標則訂為連續50次不停歇。
4.發聲練習:
a.姿勢:坐姿、站姿或平躺均可(病友視自己情形調整)。
b.程序:如同音樂課的發聲練習。先作數次深呼吸運動後,於喉嚨發出ㄚ、
ㄝ、ㄧ、ㄡ、ㄨ母音的聲音;並將此聲音延長。氣能維持越長久越好。
c.可以訂1分鐘為目標來練習(若是可以更久,當然是更好)。
d.發出劈啪、噗潑、滴答、踢他、啪啪、它它、卡卡、拉拉、發發、嘶嘶、吱吱、呱呱、汪汪、喵喵、啾啾等聲音
e.練習說句子:從兩個字增加到十個字
例:哈欠→喝汽水→海浪高→互相幫忙→航行太平洋→孩子回家去吧→貨物請運回公司→花季去陽明山賞花→黃河多氾濫唯利一套→杭州蘇州媲美人間仙境
5.吹氣練習
a.吹衛生紙運動:
(1)姿勢:坐姿、站姿或平躺均可(病友視自己情形調整)。
(2)程序:將衛生紙置於口鼻前方,腹部用力,將氣送出,吹動衛生紙。
(3)進階練習:可以挑戰厚度更厚的紙,甚至吹動1公分厚的保麗龍。
b.吹蠟燭運動:
(1)姿勢:坐姿、站姿均可(病友視自己情形調整)。
(2)程序:將蠟燭置於前方,腹部用力,將氣送出,吹熄蠟燭。
(3)進階練習:挑戰更多根蠟燭,一口氣吹滅。
c.吹乒乓球運動:
(1)姿勢:坐姿、站姿均可(病友視自己情形調整)。
(2)程序:將乒乓球置於前方,腹部用力,將氣送出,吹動乒乓球。
(3)進階練習:挑戰將乒乓球吹到預定定點或沿預定路線吹動。
d.相關吹氣練習:
(1)鼓脹兩頰持續越久越好
(2)鼓脹兩頰並發出爆裂聲
(3)鼓起兩頰作漱口狀
6.擴胸運動:
a.姿勢:坐姿、站姿或平躺均可(病友視自己情形調整)。
b.程序:雙手舉至與肩膀同高,雙手互抱於胸前為起始位置。吸氣時,將雙手各自向該側拉開(右手向右邊拉開;左手向左邊拉開),直到肩胛骨碰觸到為止;吐氣回到起始位置。
c.頻率:1回10下,一天可作3-5回。
d.進階練習:可於動作進行同時,雙手各握住裝水之寶特瓶或其他重物以
增加肌力。
協調運動
1.上肢
a.左手與鼻子固定30公分;右手伸出食指先碰鼻子再碰左手。看30秒內能做幾次;左右手互換。
b.右手從左手手腕滑到手肘;反之亦然
c.手到另一人的手:同a.,但將鼻子改成另一人的手。
d.手指放在胸前,左右手在胸前距離10公分並維持住
e.前臂旋前與旋後
f.手指操
2.下肢
a.腳跟到膝滑上滑下
b.手與腳畫圈
c.一腳左右開;一腳前後抬
平衡運動
1.坐姿平衡運動(輪椅期、行走期病友):
a.簡單維持坐著的姿勢:坐在床沿或是椅子上並能維持住。若是無法維持住的病友,可由照顧者協助坐在有靠背的椅子或輪椅上。手放在扶手上或是在前方置放一桌子將手放於桌上。
b.在坐姿下,手部做簡單運動:例如手拿瓶子喝水、將球從右手傳到左手再從左手傳到右手、肩膀抬高或是手握住裝滿水的寶特瓶抬高與放下
c.在坐姿下,軀幹做向後伸展、向前彎、向兩旁側彎或旋轉運動。
d.在坐姿下,做擴胸運動;除增加平衡能力外亦可增加心肺功能。
e.在坐姿下,手撐床板,將身體撐離床面。
2.站姿平衡運動(行走期病友):
a.維持站姿:先扶著牢靠家具站起並將手放開,維持站姿。若是無法維持之病友,可使用家具支撐或請照顧者攙扶;若仍無法從事者,請勿勉強。
b.單腳站:將右腳或左腳彎起,用左腳或右腳站立。若能力更好者,可以將眼閉上。也可以在地板上放置軟墊,腳踩於軟墊上訓練;若願意更進階挑戰者,可以再將眼睛閉上。手的姿勢不同也可增加挑戰性。
c.左右移動:像螃蟹一樣,左右走。先向右(左)走一段距離後再往反方向走,走回原位。
d.腳尖腳跟併攏走:左腳先跨出一步,接著右腳跨出,右腳腳跟緊貼著左腳腳尖;儘可能地緊貼在一起。再跨出左腳,左腳腳跟緊貼著右腳腳尖。如此反覆,走一段距離後再換腳。
e.向後走:需有照顧者在旁邊並先將行走途徑中可能造成障礙之障礙物清除。病友可以沿著地板上的線或自己畫出的線或是膠帶貼出的線開始往後走。
f.走S型路線
g.踩階梯:住家裡有階梯或是使用堅固不易搖動的椅子,上下走動。第一趟可以先由左腳開始;第二趟換右腳先;依此類推。
h.原地踏步:腳原地踏步;手從事不同動作,增加平衡運動的挑戰。例如:手緊貼身體兩側;或跟著節奏輕鬆擺動;或雙手抬高;或抱球;或從事其他動作等等。
i.轉彎:在原地向左轉、向右轉、或向後轉、或轉360度。
j.日常生活活動:澆花、拾取物品、散步等等。
肌力運動
1.上肢
拿水瓶往上舉、往側舉、配合擴胸運動;斜角向上向下
2.核心肌群
橋式運動
下腹肌運動
空中腳踏車運動
3.下肢
髖關節推舉運動
膝關節推舉運動
床上運動
1.被動關節運動:依各關節依次為病友放鬆,維持其關節活動度
2.按摩
a.病友不舒服地方予以按摩放鬆
b.便祕:依腸道走向做腸道按摩以利排便
c.失眠:可以按摩放鬆幫助入眠。建議下午4.5點做運動;若太晚做運動會很興奮,反而不易入眠。
3.餵食
a.湯匙尺寸適合病友嘴巴大小
b.食物份量不要裝滿整個湯匙,要放在湯匙前緣
c.病友採坐姿:若無法自己維持坐姿,可以把床搖高或安置於輪椅上餵食
d.餵食時,頭不要後仰;略為低頭,較不易嗆咳
4.建議病友從床上起身時,先在平躺姿勢下動一動熱熱身再起身,以免血液循環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