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罕見疾病- 小腦萎縮症衛教宣導影片
小腦萎縮症介紹
- 小腦萎縮症在台灣的正式醫學名稱為「脊髓小腦退化性動作協調障礙」,ICD診斷碼G11.1。
- 屬於罕見疾病的一種,是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中,以影響小腦以及脊髓為主的疾病。
- 小腦萎縮症可以分成遺傳型與散發型。
- 經診斷為遺傳帶因者,醫師會協助申請重大傷病,並註記入健保卡內。
- 散發型的病友目前無法被直接列入重大傷病,須由醫師針對病友症狀,向國健署提出申請。
遺傳型
遺傳型
- 子女不分性別,每胎皆有一半的機率遺傳到疾病。
- 因遺傳的方式,可分為體顯性遺傳、體隱性遺傳、性聯遺傳及粒線體遺傳,與粒線體疾病引起等幾類,每一類可依變異基因不同又再分型。
- 發病時間多在20至50歲間,很有可能已遺傳給後代,這也是常出現一家多殘的情況之因。
散發型
疾病特徵
- 小腦的功能包括控制肌肉神經運動協調。
- 疾病為漸進性且不可逆,也就是說罹患小腦萎縮症的病友,萎縮、退化的狀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疾病初期病徵
初期
- 初期會出現平衡不佳、暈眩、手抖等症狀,而不同型別的病友可能有不同的症狀。
- 因此可以發現病友開始的症狀是動作變得遲緩,走路會像企鵝一樣搖搖晃晃。這也是我們又稱協會為「企鵝家族」的原因。
疾病中期病徵
疾病後期病徵
疾病適應
- 目前小腦萎縮症尚未有治癒的藥物,請謹慎評估醫療方法。
- 疾病的適應重點可以放在「情緒調適」與「運動復健」上。
- 情緒調適:除了保持心情愉悅,也需要學習和疾病共處。
- 與疾病共處是條漫長道路,除了病友自己與意志力的抗爭,家人的長期陪伴,與環境資源的支持更是重要。
- 也需要了解復健運動無法治癒疾病,需要培養「沒有持續退化就是種進步」的觀念。
- 運動復健:像是肌耐力訓練、平衡訓練、拉筋,及口語復健等。可以讓病友維持一定程度的身體機能,不會快速退化。
- 情緒調適:除了保持心情愉悅,也需要學習和疾病共處。
- 建議病友在步入中期前可以先學習的使用各項輔具,來預防往後在溝通及行動上可能發生的障礙。
優生保健檢查
- 優生保健檢查是針對「婚前」、「孕前」、「產前」及「新生兒出生後」關於遺傳疾病的檢測,以了解家族及自身狀態,避免生下具有先天疾病的小孩。
- 目前服務內容
- 遺傳諮詢:主要提供家族中的遺傳疾病的疾病認知。像是病程、疾病適應、遺傳模式,以及面對或避免再發生的可行方法等資訊。
- 遺傳疾病診斷:包括新生兒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篩檢,及罕見遺傳性疾病檢查等。
- 遺傳疾病婚前或孕前檢查:例如常見遺傳疾病或家族性遺傳疾病帶因者檢驗。
遺傳諮詢
遺傳諮詢前注意事項
遺傳性疾病關係著家庭,也常涉及倫理和法律問題,因此在諮詢中可以注意以下三點。
- 提前諮詢:建議家族中有遺傳基因疾病的人,可以在結婚前或懷孕前先做遺傳諮詢,提早瞭解可接受的檢驗項目。
- 共同面對:遺傳基因疾病通常牽涉到整個家庭或家族,需要夫妻或家庭成員一同面對、溝通、協商
- 自行決定:諮詢人員的責任是提供資訊,幫助客觀思考,至於要採取何種措施需要自己決定。
遺傳諮詢流程:可以分為五個部分
- 初步協談:訪前諮詢員會收集病友的基本資料,找出諮詢原因,並讓病友熟悉作業流程。
- 疾病診斷:會先建立病友的家族史,因為有些族譜能清楚顯示疾病的遺傳模式,而後將依據相關資料做出診斷。
- 病情的討論:包括分析檢查結果與造成原因、如何定期追蹤、疾病的適應,以及可索尋的醫療照顧與支持系統等。
- 預估再發率
- 追蹤:了解病友後續的診斷治療狀況,並提供援助。
基因篩檢
費用補助(112年度國健署公布優生保健措施的費用減免與補助。)
- 血液細胞遺傳學檢驗:屬於血液染色體的檢查。
- 可提供1次的檢驗補助,減免新臺幣1,500元
- 實際費用未達新臺幣1,500元者,依實際費用減免之。
- 產前遺傳診斷:屬於產前細胞染色體檢查及基因檢驗
- 提供每胎1次的補助,一般民眾每案減免新臺幣5,000元。
- 低收入戶,或優生保健資源不足區民眾,每案另行減免採檢費用新臺幣3,500元。實際費用未達新臺幣3,500元者,依實際費用減免之。
- 更多詳細說明可以參照優生保健措施減免或補助費用辦法。
(補充說明:一般民眾為凡34歲以上孕婦、本人或配偶或家族有罹患遺傳性疾病、曾生育過異常兒、孕婦血清篩檢疑似染色體異常之危險機率大於1/270、超音波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或疑似基因疾病等孕婦。)
提醒:基因檢測雖然精準,卻無法預測發病時間及未來進展的速度。